關於『「四明行、四暗行」考驗弟子,不是聖者,即是邪師』的補充

July 7, 2017 Hzsmails 2

關於『「四明行、四暗行」考驗弟子,不是聖者,即是邪師』的補充 『「四明行、四暗行」考驗弟子,不是聖者,即是邪師』發表後,有行人提出:『「密宗根本十四戒」、「上師五十法頌」二部法中所定之師,也是以您此篇講解之法義標準來量師嗎?』 鄭重告知廣大行人,首先我們必須弄清楚三個問題:什麼是法?什麼是戒?什麼是鑒規?由於篇幅關係,此處最簡單最粗略地講述什麼法,戒和鑒規就不在這裡講了。法,是必須建立在緣起、儀軌、本尊、護法、觀修、咒語、手印、願力、回向等之上的系統修持,這才是法,少了以上任何一條,都不屬於法。當然,這裡所指的法,不是指有為法、無為法、諸法、無自性之法,而是修學佛法之法。也許你的上師沒有將法的概念告訴你,你才把《密宗根本十四戒》和《上師五十頌》說成二部法。一定要清楚,《上師五十頌》不屬於法,那是一位祖師——印度大班智達跋維帝瓦大師他個體制定的敬師條款,而『瑜伽根本十四戒』也不是法,那是密宗戒律。至於『六類師資』(亦稱師資六聖量、六資聖量)和明行暗行考驗弟子的師資標準,不是法義,而是鑒規格位戒條。拉珍何德何能,怎有資格講此無上聖規,只不過碰巧早一點學到了這個聖規而已。『六類師資』及明行暗行考驗弟子的師資標準,是十方諸佛共同遵從之鑒規標準!無論何宗何派,無論什麼身份地位的上師,都應以佛陀法定的師資標準去衡量他/她的師資。 第三世多杰羌佛在十年前做大法王時曾開示:『世傳「上師五十頌」,害生百千萬,罪障無窮,微載功德,助生成道,猶然可取,難矣!何以治哉?故之,因果使然,大事因緣也。』我不解請問:『難道「上師五十頌」不好嗎?』第三世多杰羌佛說:『好!』我說既然好,又為何罪障無窮呢?佛陀言道:『精寡劣盛之故。』我那時大為吃驚,很不明白,為什麼「上師五十頌」會罪障無窮,而功德微弱呢?現在想來實在慚愧,好一句『精寡劣盛』,道破真諦! 凡證量達到聖德師資者都知道,《密宗根本十四戒》《上師五十頌》具有雙重性,一者是功德無量,二者是罪過無窮。施於諸佛菩薩之正師,則功德無量;為邪師、騙子妖孽所用,則罪障無窮。當今末法時代,在一萬個具上師稱謂的人裡面,可以說九千九百九十多個都是邪師、騙子師,這是什麼概念?精在只有幾個,劣在九千九百多個,這『上師五十頌』『密宗根本十四戒』不正成了邪人用來斂財利己的絕佳手段,不正是罪障無窮了嗎?那九千九百多個邪師騙子把『根本十四戒』『上師五十頌』作為防身利器、招財寶鼠,對這些人,難道我們也要拿《密宗根本十四戒》《上師五十頌》去面對嗎?總得要查查他是金子還是破銅吧?因此,作為真正的修行人,必須依師資六聖量來印證那些口口聲聲用『根本十四戒』『上師五十頌』約束弟子的上師,印證他們是屬於那九千九百九十多人中的一員,還是萬分之幾中的一員。 […]

“四明行、四暗行”考驗弟子,不是聖者,即是邪師!

July 5, 2017 Hzsmails 4

“四明行、四暗行”考驗弟子,不是聖者,即是邪師! 拉珍 最近有位行人寫信給我,提出了一個很原則的問題,他說『金剛上師對弟子有四明行、四暗行的考驗,要達到怎麼樣的師資道量(金剛力)的金剛上師才能有資格對弟子實行「四明行、四暗行」的考驗?』   這成了一個嚴肅而必須弄懂的問題。 […]

重點在內密灌頂是真是假

July 3, 2017 Hzsmails 3

重點在內密灌頂是真是假 拉珍 今天有人告訴我新浪網上出現一篇文章叫做《真的受到內密灌頂了嗎?》,一些行人圍繞此文有一番熱烈辯論,問我他們到底誰說得對?   簡單講幾句。 […]

佛教理論的兩面性

June 29, 2017 Hzsmails 4

佛教理論的兩面性  拉珍 昨天,寧瑪巴法王貝瑪諾布仁波切圓寂了。在為法王的成就解脫而欣慰的同時,更惋惜娑婆佛教界又少了一位學識淵博、戒行清凈的大德。故而祈請法王早還人間,再轉法輪廣渡眾生。看到這些大德們的離開,心中頗多感慨,回朔佛教在娑婆弘傳以來所經歷的種種變遷,深感眾生與如來聖教法緣之日益衰減,故今特書“佛教理論的兩面性”一文以醒世人。   釋迦佛陀佛教理論建立之初,沒有兩面性,只有獨一理體,如釋迦世尊所說三藏理論,是處於佛陀的境界中,對證取聖量境而獲得解脫涅槃的方法所作的一種說明,或者叫客觀記錄。這樣的佛教理論是由真實的聖證量所生發建立,而不是意識層面憑空設想成文,佛經里都有記載。初始的佛教理論與佛法證量是一體無分的,首先從實證的佛法聖境中誕生出完整的法義理論和儀軌,爾後再由完整的法義理論和儀軌造就實證聖境,理法相契,理為法用,法為理顯。但隨著眾生法緣的變遷,大量法軌的遺失,佛教的獨一理體在不知不覺中漸漸滋生出兩面性,一面是理論與聖證量相得益彰的完整保留,另一面是基本脫離了聖境道量顯現的純理論。佛教理論兩面性的呈現,客觀上使佛教界形成兩大派別,只要是佛教,無論何宗何門,大乘、小乘,無論顯、密,說到底,全都歸屬在這兩大派別中:一者“理論實證聖量派”,二者“理論知見體悟派”。當然,此處所指理論都是正知正見的佛法理論,而非舉經論之名實則背離經教的第三者錯誤理解和邪見。 […]

實證聖量派掌握生死易如反掌之間

June 28, 2017 Hzsmails 4

實證聖量派掌握生死易如反掌之間 拉 珍 前幾天,有位叫『遍修心行』的行人在部落格留言,希望我能助他糾正一位「學佛網友」的邪見。下面這段內容摘自那網友寫給他的一封信:   […]

所知之障 害人至深

June 26, 2017 Hzsmails 12

所知之障 害人至深 拉珍 愚昧的締造者是無知嗎?不盡然。例如當我們第一次置身於言語不通的異國他鄉,撲面而來的所有知識你都會像抓救命稻草一樣緊握不放,那時,對於那個陌生的環境,你徹底無知,但你求知,因為生存的壓力,你會敞開胸懷迎接所有新來的知識,因此你很快就不再無知。而愚昧的締造者常常是知識。當人們對一種事物有所了解掌握之後,所掌握的知識往往變成高高的圍牆抵擋新概念的碰擊,總是用固有的知識作為標準衡量,不符舊者,立刻排除。但固有的一切並不是百分之百正確,人們因此失去了一次又一次改善進步的機會。佛陀開示這叫「所知障」,世俗言語也有一個近似的成語「固步自封」。         有一個前蘇聯的故事,說很久以前一個小學圖畫老師在教學生畫蘋果,轉學生尤里卡卻畫了一個像梨一樣的蘋果。老師責問他為什麼把蘋果畫成這樣,尤里卡說在他老家西伯利亞大森林里,一棵蘋果樹和一棵梨樹各自被雷劈去了一半,兩棵樹緊緊靠在一起長成了一棵樹,上面結的就是這種像梨一樣的蘋果。尤里卡的敘述遭到圖畫老師和全班同學的嘲笑,因為沒有人見過甚至聽說過這麼奇怪的東西,但尤里卡固執地堅持著,於是老師把他趕出了課堂,責令他第二天乖乖畫好正常的蘋果,否則不准他再進教室。第二天,尤里卡畫出了令圖畫老師非常滿意的漂亮蘋果,但,在那些鮮艷的蘋果旁邊,老師看見斑斑淚痕。老師開始觀察,發現尤里卡是一個誠實正直的孩子,於是,那些淚痕像針尖似的刺痛了老師的心。老師四處打聽,八方寫信,可誰也沒聽說過梨蘋果。而尤里卡總是在同學們的嘲笑聲中瑟縮到角落,那些場景就像錐子一樣扎在老師心上。終於有一天,老師跳上一輛破舊的長途汽車,來到一千多公里外的國家林業研究所,把尤里卡的畫和梨蘋果的故事一起交給了一位園藝家。偉大的園藝家激動地跳起來,對老師說:「我的確不知道這世界上有沒有這種蘋果,回答你的問題至少需要三年,三年後,我會送你一個梨一樣的蘋果!」三年後的秋天,園藝家披著厚厚的塵土闖闖進了老師的教室,他的手裡握著兩個神奇的梨蘋果!原來,園藝家聽了尤里卡的故事,受到極大的啟發,他用了三年的時間將梨樹和蘋果樹嫁接而成功地結出了這美麗的梨蘋果。老師神氣地讓同學們畫下這梨蘋果,而尤里卡的畫上,又一次灑滿了淚痕。         […]

撕開他的畫皮

June 24, 2017 Hzsmails 1

撕開他的畫皮 拉珍 在撕開畫皮之前,我想提醒諸位行人思維一件事,‘藍臺印證’只是佛法智慧五明中工巧明的一個小部分,幾年過去了,沒有一個誹謗者能做下來,乃至根本不敢去印證。他們為了誹謗第三世多杰羌佛用盡了一切卑鄙手段,卻就是拿不出佛法智慧取得‘藍臺’的成就,這是為什麼?因為他們是披著畫皮面具的妖魔,妖魔當然生不出佛法智慧來。 《舉起你智慧的金剛錘六——砸破寄居者的殼》刊出後,我發現有些行人對寄居者的概念依然重點不明,故今作一個提要補充,以助大家更準確的理解。今不說寄居,改喻畫皮,雖實質相同,但‘畫皮’更能直接體現其妖孽特性。 佛教界畫皮妖孽的存在及其對眾生慧命的危害,都是不爭的事實,毋庸贅言。對他們的鑒別,應從以下三個方面入手: […]

信 佛

June 22, 2017 Hzsmails 3

信 佛 拉珍 我曾對一個煩惱不堪的行者說:「你不信佛」。她圓瞪眼睛反駁:「我學佛修行十幾年,不信佛信什麼?」我說:「你不信。佛陀說煩惱生時即是我執魔,你不信;佛陀說諸法如夢幻泡影,你也不信。你若真將佛的說法信到心坎裡了,你會放心大膽讓自己進入魔境嗎?你會對一個夢執著成這樣嗎?在煩惱侵襲你的時候,佛說的對治方法你丟在一邊,這能算信佛嗎?」她不說話了。 這是大約兩年前的事,自那時起,「信佛」的問題就常在我心中盤繞。信,是學佛修行的第一個重要課題。《法集要頌經》偈語:「無信不修行」;《說無垢稱經疏》云:「信為入法之基礎」。可見信的重要,沒有信,其他一切行持都談不上,信如高樓之基。可能很多人會覺得拉珍今天的題目只是針對那些還沒皈依的門外漢,大多數佛門中人會氣定神閑的給自己下一個不錯的評語:「我當然是信佛的,『信』這個課題早就解決了,要不怎麼會皈依佛門?」其實未必。皈依這個形式並不能代表真的信佛。就像逛商店,不是每一個進入商店的人都是要買東西的,很多人只是路過隨便逛逛,湊個熱鬧,看個風景,或無聊打發閒暇,即便有人拿起了商品也不見得會買。而在百千萬億佛門弟子中,能算得上真信佛的,很少。正因為不是真信,才不能正解,更不能付諸於行,因而成就解脫的人鳳毛麟角。 […]